隨著疫情防控效果明顯好轉,有很多地區的部分學段已經開學或者即將開學。但是因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第一學期的學習注定更為特殊。更多的在線復課對于孩子和老師是件好事,但對于家長來說,比起作回甩手掌柜的愉悅,對后疫情時期的孩子健康問題應該給予更多地關注。
在剛剛過去的4月,記者從婦兒一體化醫療服務機構——新世紀醫療了解到,兒童腸道健康、眼睛不適、睡眠問題等在線咨詢量明顯增加,旗下各個院區和診所就診兒童患者也大多集中在1-15歲左右。
3月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大約有2.2億兒童青少年,包含1.8億中小學生以及4700萬幼兒園兒童經歷了“超長寒假”。而既往研究證據顯示,兒童不上學時,比如假期,身體活動更少,電子屏幕暴露時間更長,睡眠更不規律,飲食也更不健康,導致體重增加,腸胃不適、近視加深、心肺適能下降等健康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新世紀醫療在5月中旬特別推出了“讓孩子吃得對、看得清、睡得好”的健康檢查與就診產品套餐,有關負責人透露這個產品可以幫助家長找出孩子在上述問題的根源所在,從而進行正向干預。
處于生長發育關鍵期和習慣養成期的學齡前兒童、少年兒童,應保證其膳食種類,以盡可能達到營養均衡。每天攝入的食物包括谷類、蛋類、奶類、蔬菜,引導鼓勵孩子選擇多種食物;鞏固飲奶習慣,因奶和奶制品鈣含量豐富,又易于吸收。
對于兒童近視應以防控為主,原因是一旦發生便不可逆轉。0-2歲的幼兒不宜使用電子產品,2-6歲的兒童每次使用時間不應超過20分鐘,一天累計不超過1小時為宜;長時間的戶外活動可以放松眼部肌肉,緩解視疲勞。
睡眠不足已成為當下兒童的常態問題之一,但很多時候不是他們的錯。褪黑激素是大腦松果體分泌的一種調節睡眠、調節晝夜節律的激素。如果孩子日間戶外活動少,暴露自然光線不夠,暴露于燈光、電視、電腦時間過長,都會影響寶寶褪黑激素的分泌。另外,常見的孩子打呼嚕很可能是呼吸阻塞表現,需要兒科醫生和耳鼻喉科醫生共同判斷 ,需不需要給予一定的藥物干預或手術治療。
中國當代兒童出生在快速進步的信息化時代,一方面給了他們更多學習、娛樂的參與機會,但這也無疑對孩子健康有了新的考驗??傊?,對家長而言,如何科學護航孩子健康是當下后疫情時期不能缺席的課題。